↻ 刷新頁面 | 今天 » |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21:10-22:13
經文重點:
在距離上十字架被釘受死還有四日的時間,主耶穌預言末日來臨的景象,亦總結自己的教導。若按主題可分為如下六個部分:(1)警告假先知的誘惑(21:8);(2)打仗、大地震,饑荒、瘟疫等發生(21:9-11);(3)預告受逼迫,激勵信徒(21:12-19);(4)預告耶路撒冷滅亡(21:20-24);(5)末世的徵兆(21:25-28);(6)信徒迎接末世的正確心態(21:29-38)。
主耶穌在講論完末日來臨的景象後,緊隨著發生一系列與祂的受難有關的事件:加略人猶大背叛主耶穌(22:1-6)、最後的晚餐(22:7-23)、門徒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22:24-30)、預告彼得不認主(22:31-34)、指示門徒要學會保護自己(22:35-38)、客西馬尼園禱告(23:39-46)、主耶穌被捕(22:47-54)。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20:27-21:9
經文重點:
撒都該人是當時一個猶太黨派,成員多屬上層富裕階級人士,其名稱源於所羅門時代的大祭司撒督(王上4:4),他們反對法利賽人只講熱心而忽略道德行為,所以他們非常注重道德行為,卻因此而趨於另一個極端,亦即只重行為而忽略了信仰。他們不顧將來,只在今生有指望,不信復活,認為人死了完全消滅,故無鬼,亦無天使;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不看重先知書,也不接受古人的遺傳。他們在政治上很有地位,當時的大祭司亞拿、該亞法等都是屬於撒都該人一黨。
「為哥哥生子立後」是舊約時代猶太社會制度中弟弟為亡兄立嗣的律例(申25:5-6),原是為保護寡婦並保證家世譜系得以延續而設的。撒都該人虛構這故事,目的是想要藉此問題,使復活的事顯得荒唐無稽。他們以今世的眼光來想像將來復活後的光景。主耶穌回答他們說,嫁娶的事只在今生才有,不會延續到天上。「這世界」與「那世界」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世界」裡的事物,到了「那世界」就不存在了。人復活後的生活方式,將與人間大有分別。基督徒所當追求的,不是得著「這世界」,乃是配得「那世界」,應當活出「神的兒子」的模樣,而不要作「今世之子」;惟有活出神兒子生命的人,才會不愛「這世界」,而專心地追求「那世界」。「荊棘篇」 是當時一般人對出埃及記3:2-4的稱呼。主耶穌向撒都該人講解死人復活的事時,引述摩西五經上的話(出3:6),因為對不信復活的撒都該人來說,摩西的律法書仍是極具權威的經卷。
主耶穌看見一個窮寡婦的奉獻,被她的奉獻所感動,於是以她為榜樣來教導門徒何為真正的奉獻。
聖殿是美石建成和供物妝飾的宏偉建築,但是神所要的並非是建築物,而是眾人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的心;然而猶太人卻全然忽略了這一點,於是神決定不再居住在聖殿,反而降下震怒,這就是主後70年的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然而屬靈眼睛昏暗的猶太人卻不明白將臨到他們的悲劇,仍誇耀著聖殿建築。因此主耶穌就說:「論到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將來日子到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預告耶路撒冷徹底的滅亡,這是神對那些悖逆祂的猶太人之審判。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20:1-26
經文重點:
構成猶太公會的三種成員(祭司長、文士和長老)聯合地來質問主耶穌仗著甚麼權柄潔淨聖殿,他們認為必須經過他們的授權,主耶穌才能夠作此事。對於這等硬著心的人,主耶穌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以反問問題來塞住他們的口。隨後,主耶穌說了一個壞佃農的比喻,被文士和祭司長認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在這個比喻中,我們看到佃農基本上的動機是有問題的,他不是要按照原有租用田園的契約履行,而是想要霸佔所租用的田園。不僅如此,更嚴重的乃是他想透過佔有葡萄園取代主人的地位,才會將主人的兒子也殺掉,因為主人的兒子乃是將來要繼承產業的。想取代主人的位置,這正好說明了問題的核心,於是文士和祭司長打發奸細裝作好人,找了一個問題來詢問主耶穌,就是有關納稅的問題。他們在主耶穌的行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祂的話語上尋找,希望能用此問題抓到把柄陷害祂。
主耶穌在這裏用「歸給」來表達「納稅」,含意在指出:納稅並不是送禮,乃是還債;納稅給當政者是人民應盡的義務。另一方面,基督徒所得的財物,表面上好像是自己憑才能、體力和時間所賺取的,實際上仍是神的賜予,所以應當向神有所感恩奉獻。基督徒在地上為人,有兩種的身分:一是神國的子民,一是屬世國度的子民;作個好基督徒,並非不能作個好公民。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19:28-48
經文重點:
主耶穌順服天父的旨意,祂定意向耶路撒冷去,未曾猶疑與退後。面對十字架的苦難,祂總是以堅定的步伐「在前面走」。本段記載祂連續兩天進城。第一天進城,祂以「君王」的形象勝利地、榮耀地進城。第二天進城,祂為城哀哭禱告並潔淨聖殿,祂是以「祭司」的形象進城。
主耶穌當日是走在門徒的前面率領他們,主今天也是走在我們的前面帶領我們;我們的前途無論是甘、是苦,主都必為我們開路。再者,基督主動面迎十字架,毫無畏縮、顧忌,祂首先進入死亡,戰勝死亡權勢,並且在死亡中為我們開出一條生路,將我們領進復活的境地。
本段亦記載了猶太人領袖包括祭司長、文士與百姓的尊長(亦即祭司長、經學教師和長老)想要殺害主耶穌。這三股力量乃是當時猶太人最高議會的組成份子,後來主耶穌就是在他們審判之下被送去給羅馬統治者執行死刑的。這些猶太人的領袖為著聖殿的事件非常忿怒,再加上他們看到群眾都喜歡聽主耶穌的講道,心裡不是滋味。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18:35-19:27
經文重點:
有一個瞎眼的乞丐,當他聽見主耶穌要行經他所在之地時,心中燃起了希望,便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雖然他雙目失明,但他心靈的眼睛卻能看出主耶穌真實的身分,並且相信主耶穌能滿足他的需要。這樣的信心驅使他「越發喊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結果呢?他立刻看見了,不用再以乞討為生,轉而跟隨主耶穌,一路讚美神。
耶利哥城是從約但河東岸要進入耶路撒冷的重要城市之一。當時耶利哥城相當繁榮,為那些替羅馬人收稅之人提供斂財的機會。在猶太人眼中,稅吏是背叛民族替殖民統治者搜刮民財的罪人,是不受歡迎的人物。撒該作稅吏長又是財主,表明他是貪官惡棍。然而,撒該為要看主耶穌,竟不顧自己的體面而爬上桑樹,可見他要看主耶穌的心是很迫切的。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從「撒該,快下來」這句話,表明了主認識祂的羊,並且能夠按名叫祂的羊。主耶穌經常與罪人稅吏同席吃飯,已經被詬病,如今祂居然要去這樣的人家中住宿。主耶穌察覺到眾人私下議論祂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於是祂說出「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無論這個人是耶利哥城中的貧窮瞎子,還是富有的稅吏長,原來他們都是主耶穌尋找拯救的對象。
感謝主耶穌,祂將近耶利哥的時候,先是遇見貧窮的瞎子,醫好了他。接著進了耶利哥,主耶穌遇到了富有的稅吏長,就成功改變了他。
主耶穌隨即講了交銀給僕人作生意的比喻,目的是為要教訓信徒要殷勤作工,忍耐等候,對神忠心交帳,在祂再來的時候就得報償。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18:1-34
經文重點:
主耶穌以「寡婦的比喻」(1-8節)及「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9-14節)來教導門徒有關於禱告要恆切和要謙卑求神開恩的真理。
主耶穌以「寡婦的比喻」告訴我們,寡婦唯一握有的武器就是她不屈不撓的意志。如果連一個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的法官都會因寡婦的恆切殷求,逼使他不能不公正地處理這無助之人的案件,那麼,公義且慈愛的神,豈不更要垂聽我們恆切的禱告嗎?主耶穌又以「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告訴我們,那位自誇過著高度聖潔生活的法利賽人視祈禱為例行公事,雖重視禁食和十一奉獻,並以此為敬虔的表現,但流於形式。法利賽人喜歡站在明顯令人注目的位置上昂首挺胸與自言自語的祈禱,然而祈禱不是說給神聽的,乃是說給自己聽的,不是敬拜神,乃是陶醉自我的完美中,很可能是為讓別人聽到而誇耀他。我…我…是這個法利賽人祈禱中一直重複的字,不單顯明了他內心的自負和自大,也顯明他不是在祈禱乃是在控告他人、要知道定罪他人的禱告不是出於神乃是出於魔鬼。反觀稅吏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稅吏祈禱的時候是遠遠的站著,不敢引人注目。他認識自己的敗壞,連舉目望天也不敢,這是他對神畏懼的表現。此外,稅吏祈禱時有一個動作是憂傷之極的表現,就是「捶著胸」,他乃是為自己的罪哀慟,是悔改的表現,「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是求恩的祈禱。稅吏想起了自己的罪而不是別人的罪,這是聖靈的工作,撒旦的手段是讓人想起別人的罪忘記自己的罪,就落入自義中,也會埋怨神厭恨人。
在富官與主耶穌問答的故事中,那一個官只看見自己的不能,並沒有看見神的凡事都能,所以就甚憂愁。若只看見自己的「不能」,會落在憂愁裡;若看見神的「能夠」,就要欣喜不已。
主耶穌再次預言自己會受苦、受死與復活,可是門徒「一樣也不懂得」!祂只能獨自去承受和面對那些即將伴隨被背叛、被逮捕、被釘死而來的恐懼與痛苦。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路加福音17
經文重點:
論絆倒(1-2節) ,在這種彎曲悖謬的世代裡,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因此我們要小心不要被絆倒,更要小心不要絆倒別人。主耶穌指示寧可淹死也不可以絆倒任何一個人。
論饒恕(3-4節) 有人得罪了你,就當勸戒他,因為若不勸戒,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錯誤;他若懊悔,就要饒恕他。他可能一再得罪你,但只要他回轉懊悔,主耶穌期盼你總要饒恕他。的確,人饒恕人是有限度的,但主饒恕人是無限度的,因此我們彼此饒恕,不是用人為的包涵,乃是憑主裏的寬容。
論信心(5-6節)
饒恕人是艱難的事,當聽到主耶穌「論饒恕」的教導後,門徒感到自己無法實踐遵行這樣的教訓,門徒於是求主耶穌加增他們的信心。耶穌便用一粒芥菜種的比喻鼓勵門徒,即使信心再小,但只要依靠神,就沒有難成的事,沒有一件事是不能作,也沒有一個難處是不能勝過的。門徒若有從神而來的信心,就有完成不可能任務的能力。
論信心(7-10節)
主耶穌談到作為僕人應該有的態度,僕人服事主人才是常態,並且要知道這是應分做的。
論感恩(11-19節)
世人十居其九忘記感恩。信徒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毛病之一,就是蒙恩而不知感恩。主耶穌醫好十個麻瘋病人,雖然有十個病人得到醫治,但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向祂感恩,其他九個猶太人沒有向祂謝恩。這也說明了猶太人雖然是蒙神恩典的百姓,卻沒有向神獻上感恩,相反外邦人卻懂得感恩。感恩不但榮耀神,也使人能夠經歷恩上加恩。這也說明了福音之所以會從猶太傳到外邦是與外邦人懂得感恩有關。
從20節開始,主耶穌論到幾個與祂自己有關的日子。(1)「神的國來到的時刻」:猶太人等待彌賽亞,他們將神的國與以色列國視為同等,認為彌賽亞來到掌權,讓他們復國有望。因此當他們質問耶穌「神的國幾時來到?」時,等於在挑戰他何時勝過列國,重新掌權,復興以色列國?但主耶穌的回答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神的國非肉眼所能看見。(2)「人子降臨、顯現、再來的日子」:主將會在人們不知不覺、想不到的時候,突然降臨,施行審判。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 刷新頁面 | 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