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新頁面 | 今天 » |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24:1-14
經文重點:
從21至23章,我們看到主耶穌與宗教領袖關係決裂。宗教領袖本應基於對律法的認識而向百姓指認主耶穌即彌賽亞,卻因信仰的僵化,對祂作出棄絕。主耶穌指明他們的錯誤後便再度離開殿,此時門徒卻討論起聖殿的華美,主耶穌預言這殿將被拆毀。
主耶穌論及末世的一般預兆:(1)假基督出現、(2)打仗和打仗的風聲、(3)饑荒、(4)地震、(5) 教會遭逼迫、(6) 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7) 假先知(異端)興起、(8) 不法的事增多使人愛心冷淡、(9) 天國的福音傳遍萬民[請留意,這是唯一的預兆]。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23
經文重點:
接下來第23章全章都是對法利賽人的責備。主耶穌清楚指出法利賽人的問題乃在於他們將人帶到錯誤的信仰中去,使人在宗教中找不到神,從而經歷不到救恩。他們因為要顯揚自己的學問,故意把律法弄得繁複難行,作出難守的教訓成為難擔的擔子叫人擔當不住,使人望而生畏。他們也在這個望而生畏之中,享受別人對他們的尊敬。
主耶穌指責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身為宗教領袖未指出入天國之路已經在耶穌身上展開了,反而藉領袖身分,攪亂百姓信主耶穌以進入天國。他們的作為正如他們自己的生命一樣,外面美觀,但是裡面卻污穢不堪。他們自己走錯了路,還引導他人誤入歧途。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22:15-46
經文重點:
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就著主耶穌的話陷害祂。他們想誘使主耶穌對當時羅馬政府作出不當言論,所以用一個「當不當納丁稅給羅馬皇帝」的問題來刺探主耶穌。如果主耶穌說要納稅,他們就可以向猶太人指責祂,因為把貢物獻給羅馬皇帝該撒,不獻給神;如果主耶穌說不納稅,他們就有把柄,控告祂不守羅馬律法。所以無論祂怎麼回答,他們都可以控告祂。但祂真是有智慧,祂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當法利賽人無功而返時,撒都該人以為是他們一展身手的時候了。他們是現實主義者,素來與羅馬政府合作,以便保有既得的利益與權勢,他們不信復活,這是他們與法利賽人最大的分歧點。他們誇張的提說一位被七個兄弟都娶過的妻子,復活時該算為誰的妻子,以此作為譏刺復活道理的例子,主耶穌在這裡指責撒都該人說:「你們錯了,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
主耶穌向律法師解釋了律法的總綱,也說明神向人所定的永不變更的呼召就是:第一,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也要愛人如己。神的心意不只要我們單單愛祂而已,如果我們愛神,就必然愛那些祂所愛的人。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21:28-22:14
經文重點:
耶穌用兩個比喻來說明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等領袖被棄的原因。 第一個比喻是兩個兒子,一個口說順服卻不去行,這就是這些名為宗教領袖的祭司與法利賽人,他們當順服卻沒有;另一個則口說不去卻實際去行,這些就是聽了施洗約翰的悔改信息而回轉的稅吏與娼妓,這是對宗教領袖不信的指責。在第二個比喻(兇惡園戶的比喻)中,家主是神,園戶是宗教領袖,眾僕人是神差派來的先知,兒子就是主自己。如今這些管理葡萄園的園戶卻不尊重園主的兒子,反倒把他殺了,耶穌正是預言他將被宗教領袖所害一事。宗教領袖雖棄絕耶穌,耶穌卻成為神建造的基石。
主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主人擺設宴席邀請許多人參加,這豐盛的宴席代表神在基督裡為我們預備一切豐盛的恩典。但當時有許多人接受邀請,卻拒絕來到宴席中,就像今天世上許多人輕忽了神的邀請,也享受不到神所預備的恩典。他們會輕忽的原因是不明白人生的短暫,甚至當中有人不但不理會天國的邀請,更動手凌辱、殺害這些帶著愛的使命的僕人。願意人們明白生命是短暫的而懂得作出聰明的投資。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21:1-27
經文重點:
主耶穌一生中,進出耶路撒冷多次.但沒有一次像這次一樣引起這麼多的注意。四本福音書都花了同樣長的篇幅來描述這天發生的事;可見這一天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以前,每當主耶穌醫好病人,祂總是吩咐人不要到處張揚;每當群眾表達擁護,希望祂作王時,祂總是獨自躲起來。然而這次進城,祂卻刻意要在眾人面前顯出自己。當祂還沒進城前,就打發兩個門徒去為祂預備驢駒子,甚至容許群眾在兩旁夾道歡呼,稱頌祂是至高者的君王。為什麼耶穌這次要用不同的方式進城呢?乃是要向當時的人宣告,祂就是那位彌賽亞、救主及君王。
那天,主耶穌走進聖殿,看見殿裡充滿買賣的人。當時祭司為方便人在聖殿獻祭,特允准人在外邦人院販賣獻祭之用的牛羊鴿子,也允准人以不合理的匯率在殿中兌換聖殿稅當用之銀錢給來獻祭的人。 人來聖殿原來是為了贖罪,而這些人不公義的買賣則陷人於罪,使人對獻祭輕忽,以為只是例行公事。人不但未被帶到聖殿中專心以禱告尋求祂,聖殿反倒沾染污穢而成了賊窩,所以耶穌決定以神子身分潔淨聖殿。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20
經文重點:
在比喻中,主人五次僱工入葡萄園工作,分別是清早(早上六點),巳初(早上九點),午正(中午十二點),申初(下午三點),酉初(下午五點);結果所有工人的工價都是劃一的。從人來看是不公平的,因為有人工作了十二個小時,有人只工作了一小時,但獲得的報酬竟是一樣。 然而耶穌在此強調的是家主對僱金的權柄。
17至19節是主耶穌第四次提及將上耶路撒冷去受害。20至28節則是談論天國中「是誰為大」與這世上的觀念不同,世界在意的是權勢,而天國在意的是承擔。
兩個瞎子的祈求給我們有以下的榜樣:(1)同心懇切:兩個人同心地求,「喊」表示內心極深的懇切;(2)信心恆切:以信心緊緊抓住這機會,不顧一切的反對與責難而繼續懇切祈求; (3)明確具體:不貪圖別的,只求基本的能「看見」;(4)感恩跟隨:讓得醫治不只成為他們一次的經歷,而是一生的得救。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讀經範圍:馬太福音19
經文重點:
基督徒的婚姻觀:婚姻是神設立的;然而美好的婚姻被墮落的人性,也就是被人的「心硬」破壞得面目全非。求神提醒我們要看重婚姻的盟約。
本章帶我們分別從小孩、少年財主、門徒身上看進入天國的攔阻與途徑。要知道小孩最容易聽信福音,因此教會若不重視兒童的福音工作是得罪神的。從人的角度來講,這少年財主實在是個好人,但為什麼最後卻憂愁地走了?原因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憑自己的良善進天國,因為真正良善的只有神自己,唯有當人謙卑看見自己的不夠良善時,才能全心倚靠神。可惜這少年財主並沒有看見自己的無能為力,反而以為一切誡命都已遵守了。自義的人落在黑暗中,看不見自己的過犯。此外,聖經中幾乎每個尋求主耶穌又遇見祂的人都是歡歡喜喜的,只有他憂憂愁愁地走了,乃由於他的心始終倚靠錢財,無法脫離世界的權勢而進入神國的豐富。
富有的人真是難進天國嗎?亞伯拉罕是個有錢人,約伯也是個有錢人,但他們不被錢財轄制束縛,從不把心思放在錢財之上。主耶穌應許門徒:凡跟從祂、為祂的名撇下一切的人,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經文閱讀:請按 BibleGateway
↻ 刷新頁面 | 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