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傑傳道)
不知不覺已經三月,香港疫情持續嚴峻,教會聚會深受影響,為此情況作了不少調節。今年教會以「家庭」為主題,遇上疫情,似乎難以實踐。願我們一齊為教會、香港祈禱!
前次,分享了一段〈歷代志〉經文,是歷代志下6:18-21,這是一段舊約聖經中以色列君王所羅門,建造聖殿後在獻殿時祈禱的禱文節錄。所羅門王的祈禱,他深明神的心意,這讓我們思想到神與我們之間存在的一種關係,就是祂與我們「同住」。神為祂的百姓子民,真的願意來到地上,居住這個「細小」的聖殿之中!
我們再閱讀這禱文的下半部份,其中一段。
歷代志下6:36-39
36「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或遠或近之地;37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你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38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39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你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赦免他們的過犯。
當我們讀到「你的民若得罪你,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或遠或近之地…」,或許是因為〈歷代志〉是以色列被擄回歸時期成書的經文,寫給失去國家的以色列民作勵勉,又或許是所羅門王真的知道以色列百姓總是會陷在罪中(特別是拜偶像、別神),故預料到以色列極大機會被神交到仇敵手中;所以所羅門王在獻殿時祈禱,向這位與以色列「同住」的神,發出祈願!
6:37-38的禱文,正是所羅門王認識神的體現。所羅門王知道神不接納以色列民犯罪、拜偶像,故此以色列民將受到懲罰,代價是失去與神「同住」的恩典,不再容許住在擁有聖殿的城市,不再立足在擁有聖殿的土地國家。但是,當人再次渴求神,回心轉意,承認過錯,願意再次盡心盡性歸服神時,事情總有轉機。
6:38「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所羅門王明白以色列民可能會因犯罪,錯失與神「同住」的機會,但並未喪失與神的「關係」,這是關鍵。所以他祈求、呼求!若有以色列民回心轉意歸向上帝,雖百姓不是與神「同住」,仍可倚靠神子民的身份,與神恆久不變的立約,相信這份「關係」;即使只是向着耶路撒冷,向着聖殿,向着神的居所祈禱,神能赦免這群悔改的百姓(6:39)。
誠然,今日我們透過新約聖經,及耶穌親身的教導,明白我們不再需要向着耶路撒冷、聖殿、神的居所祈禱;但所羅門王的禱文,使我們反省,即使我們不與神「同住」,朝向神的心才是更重要的事。即使我們分散在不同地方,甚至因為客觀環境因素(例如疫情嚴峻),分散在不同地方居住,未能離家;只要我們盡心盡性,都同心願意朝向神,專心致志向着我們的神,我們便會猶如一間教會、一個家庭、一個群體,都成為神的子民;這境況猶如昔日以色列民,在被擄時期敬拜神,在回歸後敬拜神一樣相同。深願我們能盡快回到教會,一同敬拜神!
雖未「同住」,仍要緊握與神的關係!以色列民向着耶路撒冷的聖殿祈禱,表達他們朝向神的心;今日我們又如何表達我們一同朝向神的心?如何實踐?
願我們深思教會這「家庭」的意義,特別在香港疫情持續嚴峻下,能否在各自家中,維持一同朝向神的心?若願意努力,深信我們這「家庭」的關係,不單不會因疫情而間斷,更是一天比一天親厚。
主內
周傳道
1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