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另一篇主禱文(中)

(周振傑傳道)

前篇牧者心聲,分享一次在青少年崇拜聽道的經歷,當中證道經文正是廣為人知的「主禱文」,深受觸動;這也使我回憶起路加福音的另一篇「主禱文」。

透過聖經學者們努力,今日我們大致可以重現古抄本的面貌,容許我使用〈新漢語譯本〉作為參考。

路加福音11:2-4〈新漢語譯本〉
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父啊,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降臨。
3求你按日賜給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
4求你赦免我們的罪,正如我們也赦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求你不要讓我們陷入試探。」

很快我們會發現,相對馬太福音的「主禱文」,作者路加沒有使用「我們在天上的父」,而是直接稱為「父啊」;並且,也沒有寫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及「救我們脫離凶惡」這兩句經文。前篇牧者心聲,分享到「父啊」的稱呼,對於原為猶太人的基督徒實屬嶄新教導,他們傳統上非常敬畏上帝,耶穌的教導沒有否定他們,卻添上更豐富的關係,原來上帝與子民之間,可以成為父親與兒女的關係,不單是「神」,也是「父」,亦遠亦近,皆是祂的心意。

整體而言,我們較傾向閱讀和使用馬太福音的「主禱文」,因內容豐富及更全面,但古抄本中路加福音的「主禱文」雖然較短,但或許這是作者刻意為之。在此,我們可以觀察多一點的經文。

路加福音11:1
1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路加福音11:1交待了耶穌教導這篇「主禱文」的動機,正是有一位門徒求教耶穌,這門徒我們不知道是誰,但他是誰並不重要,作者亦沒有刻意記錄他是誰;但我們知道這門徒有機會看見耶穌的祈禱,甚至可能這是一次日常性禱告,並發現耶穌禱告的內容,與一般祈禱甚為不同,故在此詢問耶穌。

路加福音「主禱文」的動機,和馬太福音(太6:5-8)極為不同;馬太福音「主禱文」是記載在耶穌一連串的教導之中,並非路加福音中一次門徒的詢問,而且馬太福音教導「主禱文」的動機十分明顯,耶穌明確指出「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以及「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這些教導涉及到祈禱應有的態度。

由此可見,在馬太福音,耶穌教導「主禱文」的目的是祈禱必需要有正確的態度,不容偏差;但在路加福音,耶穌教導「主禱文」的目的卻是在日常中我們應怎樣祈禱。

當路加只寫下「父啊,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降臨。」〈新漢語譯本〉,而沒有「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讀者才能深深體會到耶穌教導的重心,猶如父親與兒女的關係,父親會關心兒女,其實作為兒女,亦可懷著同一份心腸,關心這位天上的父親。或許,在一個莊嚴的場合,我們會大聲禱告,渴望上帝的旨意終有一天能自由暢通地在地上運行;但在一個私禱的場合,日常生活中禱告,兒女必然知道父親的心意,這位天上的父,喜悅自己的名受到自己的子民百姓榮耀、尊崇,也希望地上能建立屬祂的國家,兒女愛父親,每天為祂所喜悅的事祈禱,這是理所當然的。路加福音「主禱文」寫下的,正是上帝的「代禱事項」。

難怪那位門徒需要求教耶穌。我們真的可以為上帝代禱嗎?耶穌給出正面的答案!

回到牧養青少年場合,作為青少年導師的自己,因為主要站在教導者角色,漸漸站在一個「高地」之上,在分享時間,會用心聆聽青少年代禱的需要;但每當輪到自己分享時,總有些保留,不是想隱藏甚麼,而是希望自己做到較完整「身教言行」的形象。路加福音「主禱文」對自己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當頭棒喝,若天上的父亦期望地上的兒女為祂代禱,作為青少年導師的自己,更應如此。

求主教導我,如何開放自己,讓青少年們成為自己的祈禱夥伴,邀請他們與自己同行!

主內
周傳道
7/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