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傑傳道)
執筆之時,正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個案回升的時間,心情可謂百感交集了!
我們相信神是醫治、保謢的,這份信心我們總不會動搖;但當客觀環境不如理想的方向發展時,我們如何「保持」對神的信心呢!?
這也讓我回想起一次在青少年崇拜的信息分享,讓我在此節錄一些部份。
希伯來書 9:11-14
11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12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14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
我們都知道希伯來書其中一個重要信息是「信心」,希伯來書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是很熟悉的經文。然而,這已經是11章的經文,可謂經卷總結部分的開始了,是確實得著「信心」的部分,而這份「信心」是如何建立出來呢!
希伯來書由7-8章開始,已經多次提及會幕的獻祭律法,同時指明舊約聖經的會幕和獻祭,是有限制的,特別是「時間」的限制。正如希伯來書9:7「至於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這裡提及大祭司每年都要獨自進入到至聖所一次,獻上贖罪的祭物;地上的會幕能夠透過大祭司的協助,每年地獻上祭物贖罪,這是有效的,但不是永遠地有效。
到了新約聖經,我們透過福音書知道,耶穌基督作為大祭司,如何地進入聖所獻上祭物的過程;耶穌的獻祭,不再使用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使用耶穌自己的寶血,就是耶穌捨了自己的性命釘在十字架上死亡。希伯來書經文中,使用「永遠」這個文字形容著整個過程,只是一次而又永遠進入至聖所,耶穌獻上自己的血,並成就了永遠的救贖。這一次獻祭不單有效,也同是「永遠地」有效。
若能明白耶穌「永遠」的救贖,其實我們就知道我們為何總是有足夠的「信心」。當客觀環境在不如理想的方向發展時,我們深信困難是有限的、是短暫的,面對耶穌「永遠」的救贖,客觀環境的困難,總是「就必快歸無有了(參希伯來書8:13)」
事實上,客觀環境的變化,特別今日看見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都敵不過耶穌「永遠」救贖的力量,以及敵不過我們信靠這份「永遠」帶來的平安及恩典。我們對神的「信心」,正是「永遠」這份良藥所給予的,這良藥已經完成、永遠有效、每一天都使我們值得去「相信」。
還有不足一個月,就是受苦節、復活節,是記念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死亡的節期。這刻縱然疫情反覆,仍邀請弟兄姊妹一齊,在思想耶穌受苦的故事時,同樣緊握耶穌這份「永遠」的救贖,相信永遠有效的良藥。
主內
周傳道
14/3/2021